close

(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北京19日電)台灣學生在大陸唸書,不但生活需要適應,學習也面臨激烈競爭,想要出人頭地,不是簡單的事,但與優秀同窗切磋,有助提升自我競爭力。

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柳泰宇告訴中央社記者,北大對英語與數學的要求極其嚴格,有些課程全部英語教學,像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班,目前就已全部採取英語授課。

至於數學,他曾經拿北大MBA的數學考古題給台灣在學的數學研究生做,結果這位同學說:「這題目要在一定時間做出來難度很高,我大約能做60分就很了不起了。」

北京清華大學法律研究所法理學碩士生張志榮則指出,儘管大陸的老師教學比較不像台灣那麼生動有趣,但從招生方面就可感受到越來越嚴的氣氛。

他說,清華去年起不再參加對港澳台聯招,今年法學院8位台生進入複試,最後只錄取1人。

當然,品評大陸教授的教學水準,不能一概而論,不同老師之間差異很大。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博士生張維倩認為,整體而言,台灣一些著名的老教授,做學問比較紮實專精,相形之下,大陸一些年輕教授的教育方法論就比較為薄弱。

而由於大陸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實行的是導師制,會發展出「師門文化」,所以選導師格外重要。

除了老師,大陸同學的競爭力最讓台生感到壓力。眾所周知,北京幾所著名的大學,匯聚全中國大陸的頂尖學子,尤其是來自偏遠省份的子弟,他們的勤學,人人皆知。

張志榮說,大陸同學都很優秀,很有學術精神,對台灣同學也非常友善。

 



張維倩則指出,大陸的年輕人除了競爭壓力或經濟壓力外,更多人有「生存壓力」,所以他們力爭上游的動力「相對高於台灣的年輕一代」。同時,大陸學生的邏輯性和思辨力都較強,台灣學生的思維則比較擴散、不夠縝密。

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兩岸學生的不同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季佩芃表示,她唸台北大學時,同學的學習風氣很活潑,敢於批判、質疑老師、挑戰權威、發展出自己的想法;而在人大則看到同學花費大量時間在學習、接受權威、服膺老師的想法。

季佩芃說,「我自己在唸大學時,往往懶於花大量時間在法律上面紮根學習,但是卻總是有時間試圖批評傳統學說;現在到了碩士班,發現自己的不足,當然得老老實實的看書學習,但是卻發現身邊同儕少了質疑權威的聲音。」

季佩芃認為,這兩種學習態度最好能加以調和,各取所長。她說,「到了研究生階段,我同意大量閱讀的必需性,但是我更加推崇胡適之先生的說法: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。」「不過,每個人的時間有限,多花了點時間在這邊、勢必少了點時間在另一邊,幾乎難以說熟優孰劣。只能說,如果可以更加調和、取得好一些的平衡,或許學習會更有效率。」

整體而言,清華、北大、人大、師大等名校,的確具有相當高的水準,就如張維倩所說「學習的書香氣息較濃」。

同時,雖然在名校讀書未必就能有機會和大師級教授對話,但卻一定可以和許多優秀的同學互相切磋砥勵,「這環境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對話平台」。這樣的學習環境,顯然有助於提升學生自身的競爭力。

 

http://www.cna.com.tw/SearchNews/doDetail.aspx?id=200912190107&q=%e5%8f%b0%e7%94%9f%e5%a4%a7%e9%99%b8%e5%94%b8%e6%9b%b8+%e5%90%8c%e7%aa%97%e9%ab%98%e6%89%8b%e9%9b%b2%e9%9b%86+%e5%8f%af%e6%8f%90%e5%8d%87%e7%ab%b6%e7%88%ad%e5%8a%9b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為您打開世界的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